DEA 创想会
拍摄于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楼
引题
香港建筑是变化多端的,由于土地有限,市区内的历史建筑很少能够完整保存下来。也许作为现代建筑的中心,导致很多古老的建筑物都被拆卸让出空间给新的建筑物。
香港建筑的历史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时期,中国传统建筑时期,欧美建筑时期及现代建筑时期。
区别于改革开放的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及广州部分地区,作为一线并列的深圳似乎对于建筑空间及商业体运作在表象上少了一定过去的痕迹。以此为思考点,我们去探求具有亚洲视野的香港,香港与深圳互为邻居,得此相邻。
此次考察活动中,我们一面惊叹于香港作为亚洲先锋所代表的城市商业景观面貌,也一面感叹内地城市的快速崛起,并非贬义表述,更多的只有感慨。
行程共计4个地点,分别是九龙红磡站的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岛的金钟亚洲协会中心、中环H Queens及大馆。
第一站
香港理工大学
赛马会创新楼
Jockey Club Innovation Tower at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香港赛马会创新楼 全貌
#
|
香港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作为香港八所大学的中坚力量,于前年竣工的赛马会创新大楼,被誉为香港八大奇葩建筑之一。 正如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大裤衩”一样,其实作为“奇葩”大楼都师出同门,其主设计师便是Zaha Hadid 扎哈·哈迪德 的毕业母校英国 AA School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导师 Rem Koolhaas 雷姆·库哈斯。 |
Zaha Hadid 扎哈·哈迪德
1950 - 2016
Rem Koolhaas 雷姆·库哈斯
1944
# |
当然并非贬义描述,能成为奇葩建筑的名头并非是普通的,央视大楼从设计伊始便计划作为中国面向亚洲乃至世界的一个建筑符号窗口,有幸曾阅读过库哈斯《癫狂的纽约》中描绘出纽约地下世界的交通规划。 |
库哈斯对于纽约城市框架结构的狂想图
# |
央视大楼设计的出彩并不在于承重结构挑梁的独特设计,更多在于全新的环状交通模式来打破传统高层建筑轴线式交通,对于全国最大的电视台而言,这样的流线交通引导极大的促进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使得建筑结构设计发生一系列的形态变化。
|
央视大楼一瞥
央视大楼室内功能及工作流程图
# |
再回瞥其“弟子”扎哈设计的 赛马会创新大楼于香港理工大学,依旧是同样的环状式交通体系进行一系列的设计。 |
赛马会创新大楼室内交通导向框架图
扎哈早期作品便显示出“交通”对于建筑的思考
# |
赛马会创新楼在设计上融合进了塔/台的典型特征,形成了一个更加流畅的组合交通线条。室内外庭院创建了一个非正式的交流互动场所,同时也是大型展示区、工作室、阶梯教室和休闲设施之外的补充性设计。 |
剖面 - 塔形结构
# |
除去大楼本身明星光环,实际现场视觉也略微有所折扣,室内设计上并没有像国内城市过于强调细节质感,更多是通体的新型材料 GRG结合LED灯带进行装饰。 |
创新楼 - 正厅
*GRG glass fiber rainforced gypsum预铸式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
楼梯一瞥
楼梯
# |
环视欧洲之外,轻质玻纤增强外墙板已是北美洲广泛采用的成熟解决方案。它们被视为传统建筑材料的可行替代品,最重要的是完全顺应上述轻量化建筑趋势的需要。现阶段主要供应于Mophorsis、MAD、WAA、Gensler、Potzamparc等一线建筑事务所的项目。
|
通过隐藏式LED面板 实现电梯信息提示
# |
香港理工大学在过去50年中致力于打造城市化校园,其中很多院系看上去都是相互关联的。赛马会创新大楼的建立创造了新的城市空间,丰富了校园生活的多样性,展现了面向未来的无限活力。
|
教学楼架空层 挑空底层,平面的安排,精简核心筒等手段做到了不逼仄的布局
大楼西侧景观梯 利用机房设备库地形结构 兼具户外演讲功能厅
校园发展处 - 未来二期工程 户外庭院
校园发展处 - 一期完工 衍生交通
同 期 香 港 理 工 大 学 设 计 展
部分作品
作品 - Some Body
作品 - Some Body
作品 - Tracing Shadow
作品 - 平面
我们
参观
参观
琥珀设计
东辰创兴
DEA ASSOCIATION
|
|
|
|
DOCHINA东辰设计 联合创始人 CBA DESIGN 品牌创始人
|
DOCHINA东辰设计 联合创始人 DRD BRAND 再定义品牌 创始人 |
||
|
|
|
|
DOCHINA东辰设计 联合创始人
|
AMBER 琥珀设计 联合创始人 |
||
|
|
|
|
AMBER 琥珀设计 联合创始人
|
|
ISSUE UNI
|
|
|
|
活动策划·编辑·设计:Popo